实现绿氢市场化!《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 年)》

实现绿氢市场化!《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 年)》

一、发展目标

当前到 2025 年,全省氢能产业制度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加快积聚,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00 吨 / 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00 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 10 座。氢能在钢铁、有色、合成氨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 300 亿元。

2026 年到 2030 年,基本掌握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工艺,产业链基本完备,区域集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体系逐步成形。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多种清洁制氢路线齐头并进发展,电 – 氢及氢 – 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再电气化和深度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2031 年到 2035 年,氢能产业发展安全形势稳定,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局部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氢能与电力、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广泛实现较高水平融合,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成为全省能源和产业脱碳的重要保障,在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产业布局

(一)空间布局

结合省内能源、交通、经济等资源和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各地氢能产业发展的综合条件和已有基础,着力建设以 ” 九江 – 南昌 – 吉安 – 赣州 ” 为轴线的 ” 赣鄱氢经济走廊 “,贯通链接内部、融入周边的氢经济主动脉,北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南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东西两翼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形成全省氢能产业大局协调、分区集聚、多元共生的发展格局和产业生态体系,打造 ” 氢清江西 ” 绿色发展新动能。

实现绿氢市场化!《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 年)》

” 赣鄱氢经济走廊 ” 产业功能定位布局图

1. 北部片区。

积极支持九江发展以氢动力船舶为特色的沿江沿湖氢能产业,在产业引领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建设 ” 长江经济带氢能产业发展峰会 ” 交流平台,探索氢能在石化、有色冶金等方面应用,发展氢能产业储运用环节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江西省氢经济开放先行区。

充分发挥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全省氢能产业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力量推进产业技术跟进和突破能力。

在南昌开展城市氢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示范,以及 ” 南昌 – 九江 ” 开展城际氢动力物流重卡示范。依托南昌已有汽车产业优势,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和生产。加快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引领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环鄱阳湖示范城市群。加强航空领域氢燃料动力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2. 南部片区。

积极支持赣州对接周边氢能发展先进省份和地区,进一步壮大氢能贸易和氢气储运服务市场,探索氢能产业市场机制,建设全省氢能市场化运行的 ” 桥头堡 “。

积极支持吉安加大氢能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落地制氢、储氢装备和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材料等氢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为全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基础。

依托赣州、吉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在电力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以氢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提升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结合国家和省级天然气管网规划布局,稳妥探索管道输氢和天然气掺氢试点示范。

3. 东西两翼片区。

支持鹰潭、萍乡、景德镇、宜春等结合有色产业、铜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陶瓷生产绿色转型、锂电产业融合等,探索氢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氢冶炼技术。

支持其他地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加强氢能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氢能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共同融入全省氢能发展总体格局。

(二)突破方向

结合省情实际,我省氢能产业一方面在制、储、输、用环节实施整体跟进,以逐步扩大氢能供给、提升储运便利性、降低用氢成本、保障用氢安全。另一方面,结合省内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从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入手实施局部突破。

一是依托稀土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储氢新材料产业,实现重点细分领域突破。稀土储氢材料是氢能利用的重要功能材料和储氢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稀土矿产是我省的优势资源,也是发展稀土储氢新材料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以及省内有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在稀土新材料方面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力,在固态储氢领域加速布局,提高稀土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端应用水平,进而发展基于新型稀土储氢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快动态响应固态储氢装备产业。力争用 10-15 年时间,将我省稀土储氢新材料技术及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细分领域。

二是把握好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壮大氢能一般装备制造业,实现氢能产业规模突破。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燃料电池车辆为主要和驱动的四大产业集群,包括京津冀、华东(山东、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华南(佛山 – 云浮)、华中(武汉)。我省东面、北面、南面与氢能高地毗邻,在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区位优势和基础工业能力优势,积极承接沿海省份氢能产业一般装备制造产能扩张,扩展氢能产业发展的纵深空间,融入区域氢能产业链和国内氢能产业统一大市场。力争以氢能装备制造为重点突破口,快速做大我省氢能产业总体规模,为氢能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结合关联产业特点,积极拓展氢能产业化应用场景,实现氢能应用模式突破。我省新能源项目以分布式开发和就近利用为主,渗透率较高,部分区域电力送出和消纳形势日趋紧张,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和 ” 氢电耦合 ” 项目,以及结合智能微网的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在新能源和氢能相互支撑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省钢铁、石化和化工产业规模较大,以焦炉煤气、丙烷脱氢、氯碱尾气等工业副产气制氢具备较好的前景,相关产业作为谋划氢能近期产业布局的重要参照,为以可接受成本启动氢能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结合我省航空工业和学科优势,集中力量推进氢燃料涡轮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和混合氢动力装置在航空器、无人机方面的应用研发,打造未来空中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尝试从多方面推进氢能应用,力争在电力等 2-3 个产业化应用场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氢能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重点任务

稳妥探索氢能示范应用

1. 重点引导电力领域试点应用

实施 ” 氢企燎原 ” 计划,鼓励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在赣搭建氢能产业投资平台,重点开展氢能在电力领域应用试点和投资,积极推广试点成效,促成赣鄱大地氢能燎原之势。重点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相互支撑、高效发展相关应用。结合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鼓励开展 ” 氢电耦合 ” 和氢储能等示范应用,发挥氢能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方面的作用。开展 ” 新能源 + 氢能 ” 专项试点,引导建设一批与风电、光伏发电配套的 ” 氢电耦合 ” 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相关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工程建设能力的本土骨干企业。鼓励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铁路通信站点、电网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场所使用氢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提升设备供电可靠性。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设施,推动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区域开展 ” 冷、热、电、氢 ” 多能融合互补利用示范,提升终端能源效率和低碳化水平。

2. 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

结合加氢网络建设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以对缩短燃料装填时间、延长终端续航能力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为重点,有序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鼓励新增城市公交、环卫车和中重型货运车辆使用氢能。鼓励有条件的风景旅游区、会展中心等使用氢能接驳客车,探索在工矿区、港口、物流园、重点产业区示范应用其他类型的氢动力作业车辆,支持以氢能和其他清洁能源利用为重点打造氢能示范小镇、产业园等。支持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混合动力在轨道交通、船舶领域应用。鼓励依托现有航空产业基础开展氢动力在航空器、无人机领域示范应用。支持吉安、九江、南昌等城市结合本地及周边区域氢能产业建设情况,与省内外有关城市合作申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

3. 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在经济性可承受的基础上,以化工、冶金、炼化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探索利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提供高品质热源,有效扩大工业领域能源消费清洁替代,实现产业再电气化和深度脱碳。鼓励基于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的 ” 零碳新工业 “” 零碳产业园 ” 建设。支持现有用氢较为集中的石化、化工项目有序实施 CCS” 蓝氢 ” 和可再生能源 ” 绿氢 ” 替代,支持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传统化工企业新增电解水制氢装置或新建绿氢化工项目,实现绿色化工示范。密切跟进国内氢冶炼工艺发展,鼓励开展以氢作为还原剂的冶金技术研发应用,依托江西钢铁产业基础进行高炉改造,探索建设气基还原工厂进行氢能炼钢,降低传统冶金工艺中碳还原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d88dd18e9f093faf76ba13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4989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31日 16:46
下一篇 2023年1月31日 17:04

相关推荐

  • 内蒙古:风光制氢氨醇项目自发自用电量不收系统备用费

    2024年9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氨醇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公告指出,为全面落实自治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推动风光制氢项目与绿氢合成氨醇等应用项目一体化审批和建设管理,自治区能源局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氨醇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请于2024年9月18日前将修改意见…

    2024年9月4日
    18800
  • 国家能源局发布16项氢能行业标准制定规划

    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3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项目意见的通知。根据名单,2023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共668项,其中氢能行业标准16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政策原文。 根据《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现对2023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和外文版翻译计划项目公开征求意见。主…

    2023年8月3日
    26400
  • 最高支持3000万元!北京经开区发布《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1月1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措施提出,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鼓励货运、客运等领域企业采购燃料电池汽车参与示范,对企业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期内购买燃料电池汽车且纳入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的,在示范期第一年度至第四年度,分别按照国家奖励资金的40%、30%、20%、10%给予资金支持。…

    2024年11月21日 政策支持
    13200
  • 加快全球氢标准建设,联合国签署氢能联合声明

    日前,G20第十四届会议在印度果阿举行,在第四次能源转型工作组部长级会议后,部长们联合发布了一份成果文件和主席总结,这被视为11月底联合国COP28气候谈判之前的一个重要契机。作为本次大会的成果之一,《二十国集团氢问题高级别自愿原则》。与此同时,联合国工发组织于8月4日表示,随着工发组织从战略和声明转向实地实施,工发组织和氢能理事会推进密切合作,以帮助在国际…

    创业分享 2023年8月7日
    20300
  • 四型氢气瓶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近日,国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简称:四型氢气瓶国家标准)和《 高压氢气瓶塑料内胆和氢气相容性试验方法》发布实施。相关信息如下: 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标准号GB/T 42612-2023 发布日期2023-05-23 实施日期2024-06-01 国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由TC31…

    投融资 2023年6月2日
    64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