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从国际氢能专利“战况”,反思中国氢能专利是多还是少?

 

长久以来,国内互联网广泛流传着一个说法:” 氢能专利被日本垄断,所以中美不愿发展氢能产业,避免给日本打工。” 事实果真如此吗?氢能专利的国际竞争情况究竟如何?

2023 年 1 月,IEA 发布了《Hydrogen patents for a clean energy future》(以下简称 “《报告》”),该《报告》基于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数据(2001 年 -2020 年),讨论了氢能国际技术专利的地区分布、环节分布、企业分布等情况,完整地体现了在国际层面的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分布情况。氢云链概况要点如下:

(1)从地区看,欧美日在氢能专利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基本平分秋色。其中,美国在 2011 年后氢能专利占比快速下降,而韩国、中国在国际专利方面处于起步阶段。

如图 1 所示,目前,欧盟国家是氢专利的全球领导者,在 2011-2020 年期间新增专利占比达到 28%,其中德国和法国表现出众,分别占比 11% 和 6%;日本在 2011-2020 年间的专利占比高达 24%;美国表现依然强势,十年间氢能专利占比达到 20%,但它是全球氢能产业主要发展地区中专利数量唯一下降的国家;来自韩国和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在这十年间并不多,但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为 12.2% 和 15.2%。

图 1 国际专利分布情况

来源:IEA

(2)从环节看,氢技术专利在氢气制备、储运、应用三大价值链环节的分布基本均衡。其中,在制备与应用环节中,碳中和成为氢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如汽车企业;但在储运环节的技术创新仍主要来自传统企业,如化工企业推动。

图 2 不同环节专利分布及发展变化情况

来源:IEA

如图 2 所示,《报告》表明,在 2001-2020 年期间,碳中和驱动产生的专利数量是传统氢能专利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制备、储运、应用三个环节结论如下:

1)电解制氢成为制氢专利主流方向。2020 年电解制氢的专利占到氢能专利总数的 12%。欧美日在大多数制氢技术专利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欧洲在天然气制氢领域的专利占比领先,达到 39%;美国在电解制氢方面有所落后,占比仅为 13%;日本在电解制氢方面的专利申报占比高达 28%,全球第一

2)2001-2020 年氢气储运相关的专利申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3%。其中,压力容器、管道和相关辅助设备 ( 如低温热泵、阀门 ) 等基础设施的创新水平高;液氢和车载氢系统的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 13%,近年来更是成为专利申报的风口;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发展相对缓慢。在过去十年,低碳氢基燃料 ( 如合成甲烷、柴油或煤油 ) 和固态储氢方案在专利申报上活力不足。

3)汽车是氢能应用专利的火车头。自 2001 年以来,汽车氢应用的专利申报超过其他所有新兴氢应用的总和,如图 7 所示。其中日本、韩国在汽车领域的专利申报起了主要作用,占比达到 39%,具体见图 3。

图 3 不同氢能应用的专利发展情况

(3)从申报企业看,化工企业与汽车企业是氢能专利的主要申报单位。其中化工企业主导了传统氢能技术的创新,汽车企业和设备企业主导了碳中和驱动的氢技术创新。具体亮点如下:1)氢内燃机仅在船舶领域与燃料电池持平。在汽车及航空领域,燃料电池都占据了明显优势,仅在船舶领域氢内燃机与燃料电池基本持平。2)车企引领车用氢能国际专利发展。车用燃料电池专利 top10 为 9 家车企与一家零部件企业——博世,占比高达 80%。燃料电池开发商如加拿大巴拉德、美国普拉格等专利较少。3)欧洲主导绿色甲醇与绿氨的专利发展。过去十年间,欧洲主导了绿氨和绿色甲醇的专利申请,占比分别达到 34% 和 48%,其中德国表现突出,在两个领域占比均达到 14%。日本和美国在绿氨方面的专利总和略低于欧洲,在绿色甲醇方面更是远远落后,

图 4 2011-2020 年碳中和引发的氢专利申报企业 TOP10

讨论一:谁在主导国际氢能专利?

根据 IEA 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2001-2020 年期间,气候驱动的技术产生的国际专利数量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如图 5 所示,欧洲引领氢储运专利发展。2011-2020 年期间,欧洲领导了氢储运领域的专利活动。在液氢环节占比达到 50%,气态储运环节占比达到 38%,加注环节达到 39%,供氢网络占比达到 32%。在低碳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方面欧洲同样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在供氢网络 ( 占比 26% ) 、氢基燃料 ( 占比 23% ) 、氢化物 ( 占比 26% ) 及吸附 ( 占比 22% ) 等方面表现活跃,但在其他已建立的氢运输及储存技术中占比较低。

图 5 不同国家在储运环节的专利情况

讨论二:中国氢能专利是多还是少?

值得一提的是,IEA 的报告与中国国内关于氢能专利的研究实践有一定出入:根据国内研究,中国的氢能专利在近年来发展蓬勃;但根据 IEA 报告,中国对于氢专利贡献较少。

因此有读者向氢云链提问:国内企业的专利是多还是少?未来会不会因为专利问题影响到产业发展?

氢云链认为,出入的原因在于 IEA 统计的是国际专利,而中国企业多数情况下仅申报了国内专利。

目前专利多数情况下属于防守战术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保护在当地申报的专利

申报专利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业务较少、市场预期较低,同时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较少,因此国内企业对于申报国际专利的必要性和主管意愿都较低——造成了国内氢能专利领域活力十足,但在 IEA 报告中却刚刚起步的情况。

未来随着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原创的关键性技术的增加,中国在国际层面的氢技术专利数量也将显著增加。但目前看,国人无须担心!国际专利情况不影响国内氢能市场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db75e78e9f097c5f090b3c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335

(0)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9日 11:56
下一篇 2023年2月9日 13:14

相关推荐

  • 省级氢船项目补交付价格60%!福建省发布氢能补贴政策

    近日,福建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 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 三、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推进江、河、湖、海等电动船舶应用场景建设,重点打造港口作业船、闽江货船、公务船、闽江游船、渡轮、沿海观光客船、湖区(库区)客船、内河客船、渔业辅助船、游艇等示范项目。对省电动船舶示范项目(含新建和改造…

    2023年6月19日
    34610
  • 喜玛拉雅氢能配套!衡阳合力大湾区氢能叉车完成上牌

    近日,由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喜玛拉雅)与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下称 ” 衡阳合力 “)联合开发的 CPD 型氢燃料电池叉车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获得 ” 身份标识 ” 完成上牌。 据悉,此次喜玛拉雅氢燃料电池叉车的上牌,也是中山市本地首台完成上牌的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该车辆由衡阳合力研发,在中山…

    2023年2月19日
    42000
  • 中信建投:AIDC、储能等高景气延续 机器人、氢能长期潜力凸显

    来源:智通财经网 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电力设备受益AIDC高景气与高压设备放量,出口端表现强劲;锂电凭借旺季、储能超预期及低估值优势,具备修复空间;光伏受政策与硅料控产支撑,企业亏损有望收窄;储能延续高景气;风电主机企业盈利逐步修复;氢能SOFC赛道长期潜力凸显;机器人板块短期热度消退但技术与应用落地可期。整体看,高景气赛道(AIDC、储能)、具备估值修复空…

    2025年9月1日 前瞻报告
    3700
  • 第三届链博会定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第三届链博会定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等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欢迎中外企业积极参与。   2023年以来,链博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展览展示特…

    2025年7月15日 上市企业
    6300
  • 豫氢动力中标商业化运营 2MW 热电联供项目

    近日,河南豫氢动力有限公司成功中标焦作煤业(集团)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公开招标项目。 本次项目为国内氯碱工业首个将副产氢气作为能源加以综合利用的尝试。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覆盖周边燃料电池车辆用氢需求,同时为厂区解决 2MW 的供电以及约 7GJ/h 的余热回收,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实现企业大幅节能减排。项目投产后,企业预计每年减少 …

    2023年3月2日
    30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