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从国际氢能专利“战况”,反思中国氢能专利是多还是少?

 

长久以来,国内互联网广泛流传着一个说法:” 氢能专利被日本垄断,所以中美不愿发展氢能产业,避免给日本打工。” 事实果真如此吗?氢能专利的国际竞争情况究竟如何?

2023 年 1 月,IEA 发布了《Hydrogen patents for a clean energy future》(以下简称 “《报告》”),该《报告》基于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数据(2001 年 -2020 年),讨论了氢能国际技术专利的地区分布、环节分布、企业分布等情况,完整地体现了在国际层面的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分布情况。氢云链概况要点如下:

(1)从地区看,欧美日在氢能专利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基本平分秋色。其中,美国在 2011 年后氢能专利占比快速下降,而韩国、中国在国际专利方面处于起步阶段。

如图 1 所示,目前,欧盟国家是氢专利的全球领导者,在 2011-2020 年期间新增专利占比达到 28%,其中德国和法国表现出众,分别占比 11% 和 6%;日本在 2011-2020 年间的专利占比高达 24%;美国表现依然强势,十年间氢能专利占比达到 20%,但它是全球氢能产业主要发展地区中专利数量唯一下降的国家;来自韩国和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在这十年间并不多,但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为 12.2% 和 15.2%。

图 1 国际专利分布情况

来源:IEA

(2)从环节看,氢技术专利在氢气制备、储运、应用三大价值链环节的分布基本均衡。其中,在制备与应用环节中,碳中和成为氢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如汽车企业;但在储运环节的技术创新仍主要来自传统企业,如化工企业推动。

图 2 不同环节专利分布及发展变化情况

来源:IEA

如图 2 所示,《报告》表明,在 2001-2020 年期间,碳中和驱动产生的专利数量是传统氢能专利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制备、储运、应用三个环节结论如下:

1)电解制氢成为制氢专利主流方向。2020 年电解制氢的专利占到氢能专利总数的 12%。欧美日在大多数制氢技术专利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欧洲在天然气制氢领域的专利占比领先,达到 39%;美国在电解制氢方面有所落后,占比仅为 13%;日本在电解制氢方面的专利申报占比高达 28%,全球第一

2)2001-2020 年氢气储运相关的专利申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3%。其中,压力容器、管道和相关辅助设备 ( 如低温热泵、阀门 ) 等基础设施的创新水平高;液氢和车载氢系统的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 13%,近年来更是成为专利申报的风口;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发展相对缓慢。在过去十年,低碳氢基燃料 ( 如合成甲烷、柴油或煤油 ) 和固态储氢方案在专利申报上活力不足。

3)汽车是氢能应用专利的火车头。自 2001 年以来,汽车氢应用的专利申报超过其他所有新兴氢应用的总和,如图 7 所示。其中日本、韩国在汽车领域的专利申报起了主要作用,占比达到 39%,具体见图 3。

图 3 不同氢能应用的专利发展情况

(3)从申报企业看,化工企业与汽车企业是氢能专利的主要申报单位。其中化工企业主导了传统氢能技术的创新,汽车企业和设备企业主导了碳中和驱动的氢技术创新。具体亮点如下:1)氢内燃机仅在船舶领域与燃料电池持平。在汽车及航空领域,燃料电池都占据了明显优势,仅在船舶领域氢内燃机与燃料电池基本持平。2)车企引领车用氢能国际专利发展。车用燃料电池专利 top10 为 9 家车企与一家零部件企业——博世,占比高达 80%。燃料电池开发商如加拿大巴拉德、美国普拉格等专利较少。3)欧洲主导绿色甲醇与绿氨的专利发展。过去十年间,欧洲主导了绿氨和绿色甲醇的专利申请,占比分别达到 34% 和 48%,其中德国表现突出,在两个领域占比均达到 14%。日本和美国在绿氨方面的专利总和略低于欧洲,在绿色甲醇方面更是远远落后,

图 4 2011-2020 年碳中和引发的氢专利申报企业 TOP10

讨论一:谁在主导国际氢能专利?

根据 IEA 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2001-2020 年期间,气候驱动的技术产生的国际专利数量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如图 5 所示,欧洲引领氢储运专利发展。2011-2020 年期间,欧洲领导了氢储运领域的专利活动。在液氢环节占比达到 50%,气态储运环节占比达到 38%,加注环节达到 39%,供氢网络占比达到 32%。在低碳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方面欧洲同样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在供氢网络 ( 占比 26% ) 、氢基燃料 ( 占比 23% ) 、氢化物 ( 占比 26% ) 及吸附 ( 占比 22% ) 等方面表现活跃,但在其他已建立的氢运输及储存技术中占比较低。

图 5 不同国家在储运环节的专利情况

讨论二:中国氢能专利是多还是少?

值得一提的是,IEA 的报告与中国国内关于氢能专利的研究实践有一定出入:根据国内研究,中国的氢能专利在近年来发展蓬勃;但根据 IEA 报告,中国对于氢专利贡献较少。

因此有读者向氢云链提问:国内企业的专利是多还是少?未来会不会因为专利问题影响到产业发展?

氢云链认为,出入的原因在于 IEA 统计的是国际专利,而中国企业多数情况下仅申报了国内专利。

目前专利多数情况下属于防守战术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保护在当地申报的专利

申报专利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业务较少、市场预期较低,同时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较少,因此国内企业对于申报国际专利的必要性和主管意愿都较低——造成了国内氢能专利领域活力十足,但在 IEA 报告中却刚刚起步的情况。

未来随着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原创的关键性技术的增加,中国在国际层面的氢技术专利数量也将显著增加。但目前看,国人无须担心!国际专利情况不影响国内氢能市场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db75e78e9f097c5f090b3c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335

(0)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9日 11:56
下一篇 2023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 中车制动系统助力全国首台氢能机车运行突破2万公里

    日前,装用中国中车CAB-B型机车制动系统的中车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安全运行突破20000公里,作为新能源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典型运用案例,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全行业的关注。 中车制动研发的CAB-B型机车制动系统,对既有制动系统进行了定制化升级。 优化了人机接口设计,实现了制动系统与机车微机显示屏合屏,屏幕更加简洁、清晰。 引入了以太网…

    2023年2月12日
    24700
  • 中山:氢燃料电池汽车620辆,加氢站15座

    近日,《中山市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50家以上,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20辆以上,建成加氢站15座以上,大力推进示范氢能船舶,打造多场景氢能应用示范基地,在制氢、氢储运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技术领域实现明显突破,打造高质量的氢能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

    2024年1月16日
    17100
  • 什么是西氢东送

    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 无色无味无毒 电化学反应后只产生水 完全零排放 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作为二次能源 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 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目前,氢能正成为 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 和构成未来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 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 《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

    2023年5月29日 创业分享
    22500
  • 全球首台单槽1兆瓦AEM电解水制氢系统即将诞生

    受制氢成本的约束,碱液电解水(ALK)和质子交换膜(PEM)短板凸显,而AEM实现大规模部署时成本优势突出,可实现绿氢成本低于10元/kgH。

    2024年6月6日 上市企业
    17600
  • 氢能产业生态链在起步区逐步延伸

    作者: 刘飞跃 胡沥中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飞跃 胡沥中 近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内,一辆崭新的“三一重工”白色渣土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在济南起步区亮相的首台氢能渣土车。在车头底部位置,是黑色的储氢罐,与氢燃料电池相连接。三一重工集团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金思告诉记者,这款氢能渣土车安装了8个储氢罐,每个储氢罐能充氢气21…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8日
    19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