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达 120kW!潍柴发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品

2 月 18 日上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现场,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德国 T V 南德意志集团为潍柴颁发产品欧盟 CE 认证证书,产品热电联产效率达到 92.55%,创下了大功率 SOFC 热电联产系统效率全球最高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维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舒歌群参加新品发布活动。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详细介绍了潍柴 SOFC 产品技术及应用情况。

功率达 120kW!潍柴发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品

潍柴从 2018 年开始布局 SOFC 业务,战略投资全球领先的 SOFC 技术公司英国希锂斯,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 20 亿元,双方组建了以百名博士为主的研发团队。经过 5 年努力,实现了 SOFC 技术的工程化突破,全面掌控了新一代 SOFC 关键核心技术。

据介绍,潍柴本次发布的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 SOFC 产品,系统功率达到 120kW,支持模块化安装,可将功率扩展至兆瓦级,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产品热电联产效率达到 92.55%,在大功率 SOFC 系统中全球最高;全球率先使用最先进的新一代金属支撑 SOFC 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电解质支撑和阳极支撑技术,具有运行温度低、抗热冲击能力强的突出优势,特别是实现了从高温 800 度到 600 度的技术难关突破,系统可启停次数是国际竞品的 4 倍以上,启动速度是国际竞品的 3 倍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品通过国际权威检测机构 T V 南德的欧盟 CE 认证,完成 39 项全项认证测试。

功率达 120kW!潍柴发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 ” 双碳 ” 战略和 ” 十四五 ” 规划中均明确提出,要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进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建设。

潍柴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坚持传统能源 + 新能源 ” 双擎驱动 ” 战略。去年连续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 51%、52% 的柴油机。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换挡超车,牵头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局了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与产业化的全球引领。SOFC 是潍柴在能源多元发展中的又一次重大战略布局。

本次发布的潍柴 SOFC 产品具有热电联产效率高、可靠性好、燃料适应性广、电力能源输出稳定等优势,适用于工业园区、楼宇、数据中心等多个场景,可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提供绿色低碳的解决方案,是未来会得到广泛应用的颠覆性新能源技术路线。

潍柴 SOFC 产品已经在潍柴燃料电池产业园和潍坊市能源集团开展示范,累计运行超过 30000 小时,商业化运营实现了阶段性突破。潍柴 SOFC 产品高效供应电能、热能,大幅减少客户用能成本。潍坊市能源集团滨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波表示:在实际使用中,潍柴 SOFC 产品运行稳定,净发电效率超过 60%,一方天然气可以发 6 度电,并可根据峰谷电价进行调整、削峰填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测算,潍柴 SOFC 产品作为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1GW 时,相比从电网取电每年可减碳约 200 万吨,相比传统天然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可节约天然气约 6 亿方;若用生物质气、绿氢作为燃料,可实现零碳排放,助推国家双碳目标落地。同时,潍柴 SOFC 产品作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全新解决方案,既能够有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也为潍柴动力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新业态颠覆的实力。作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颠覆性创新,SOFC 大规模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表示,未来,潍柴将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为中国 ” 双碳 ” 目标落地贡献方案、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f1c5f3b15ec060d8688e97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565

(1)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19日 16:38
下一篇 2023年2月19日 16:40

相关推荐

  • 共话氢能发展 共赴绿氢未来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会赴鹏飞集团评估调研随行记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我省焦炉煤气和煤化工煤气资源丰富,其工业副产氢的占比高达约50%,开发利用好氢能,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位于孝义市的鹏飞集团,作为我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其产业链完整程度如何?技术…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19日
    31600
  • 2024FCVC归来:首个示范期收尾,新的国家级政策需提上日程

    整体看,本次FCVC展会体现了目前市场三大特点:(1)随着进入首个示范期收尾阶段,行业整体布局更加理性且谨慎,但技术研发仍在持续;(2)未来市场预期高,但下一阶段的国家级政策不明确,企业尤其对于氢源相关的政策呼声较高;(3)基于商业模式为前提的技术布局增多,AEM、液氢等前瞻化布局增多。

    2024年6月11日
    23400
  • 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日益加快 推动各环节降本增效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家氢能代表企业了解到,随着政策密集发力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氢能储供、加氢机和燃料电池环节正迎来系统性变革:储氢瓶逐步升级,液氢、大功率燃料电池、大流率加氢技术正取得关键突破。

    2024年6月14日
    21000
  • 吉林: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500万千瓦

    【吉林: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500万千瓦】财联社12月7日电,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到2025年,氢能产业布局初步成型,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500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产业…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7日
    27300
  • 氢储运难题如何攻克?“三快”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某储氢罐企业向氢云链表示:“仅考虑氢能交通场景,储氢瓶市场规模就能够达到千亿级别。”该企业认为,到2030年将形成1000亿车载储氢瓶市场和2000亿氢气储能市场,其中预计到2030年氢能汽车保有量150万辆,氢能汽车需求氢气15万吨,折算到高压储氢瓶约500万只。

    2024年2月17日
    2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