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报告

  • 储能最新要求4月1日起施行!

    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8号。《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已经2023年12月26日第7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

    2024年2月19日 前瞻报告
    28100
  • 金融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作为做好五篇大文章之一,明确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让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变革和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金融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推动氢能产业链提质升级,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课题。

    前瞻报告 2024年2月19日
    29800
  • 氢、氨运输各自舒适区是什么?氢国际贸易成本是多少?这里有答案

    氢的长距离运输:主要包括氢、氨、液化有机氢载体(LOHC)三种形式。对比输氢成本来看,管道运输距离达到2500公里时,运输气体氢和转换为氨运输的成本接近,为2美元/kg;1500公里时成本分别为1美元/kg和1.5美元/kg。船舶运输1500km而言,通过LOHC、液氨、液氢运氢的成本分别约0.6美元/kg、1.2美元/kg、2美元/kg,且运输成本增幅随着运输距离增加不明显。

    2024年2月19日 上市企业
    32300
  • 悦达投资:在氢基绿色能源布局上取得重大进展

    公司在氢基绿色能源领域布局取得重大进展——刚刚完成与中国化学(601117)集团旗下中化学建投集团、赛鼎工程公司共同成立绿色甲醇项目公司事宜,接下来将与中国化学合作,在盐城滨海沿海工业园投资建设10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配套225万吨/年生物质颗粒项目以及未来10万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其中绿色甲醇项目首期规模为20万吨/年。

    上市企业 2024年2月18日
    33200
  •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打造氢能科创之都产业聚集高地

    发展氢能产业既是西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双碳”西安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西安从制、储、运、用等环节发力,拓展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优化全产业链布局,推动西安氢能产业壮大成势,打造氢能科创之都和产业聚集高地。

    上市企业 2024年2月18日
    27700
  • 瞭望丨榆林之变

    资源物尽其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宏革介绍,近年来,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6条产业链,积极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化工产业基地。

    2024年2月18日
    27900
  • 企业出题高校答 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人才“源动力”

    安工大党委书记陆林表示,学校现已形成了工学集成度高、学科专业布局与地方主导产业契合度高、人才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的优势特色,未来将继续聚焦产业链、优化教育链、改革人才链、整合创新链,在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为马鞍山、安徽乃至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024年2月18日
    24300
  • 氢能:政策引领,风光氢一体化项目不断落地

    (关注以下投资趋势:1)制氢技术领域,未来重点关注电解槽关键零部件及材料技术突破情况;2)储运技术领域,未来重点关注氢能储运装备材料的迭代升级和氢储运装备设计制造的创新情况;3)燃料电池领域,未来重点关注通过工艺改良、构建自动化产线、新材料研发等方式,协同关键核心零部材持续优化,促进生产成本下降。)

    2024年2月18日
    27500
  • 北京大兴:覆盖“制氢、储存、运输、加注、应用”全链条

    在南部的大兴区,覆盖“制氢、储存、运输、加注、应用”全链条的国际氢能示范区一期已建设投用,不仅全产业链覆盖,更突出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八大关键零部件均有相关企业落户区内。如今,示范区核心区已构建以加氢示范站、国际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示范区二期、三期建设也正在同步规划中。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里,人们可以看到未来更低碳、更便利、更先进的更多可能。

    2024年2月18日
    29100
  • 「大机遇 大文章」广州: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经由广州科研院所引进的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首枚“南沙造”力箭一号运载火箭连续三次成功发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又将于2025年首飞;广州海洋实验室参与创造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其研制的探测系统“海蜇号”,弥补了我国海底原位探测和保真无损采样关键技术空白;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发布,该系统在通用CPU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应用服务能力等多方面较“天河二号”实现倍增……

    2024年2月18日 上市企业
    282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