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报告
-
多地出台可再生能源制氢中长期规划
业内人士表示,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印发以来,我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本地区的氢能发展规划,积极响应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氢能行业成本不断下降,建议重点关注制氢电解槽板块等的投资机会。
-
多地出台可再生能源制氢中长期规划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我国首个万吨级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三峡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均已相继投产。
-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投身能源百年大变局,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与能源的绿色化、数字化变革。因此,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而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道路。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需要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支持后疫情时代的能源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
-
中山:氢燃料电池汽车620辆,加氢站15座
近日,《中山市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50家以上,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20辆以上,建成加氢站15座以上,大力推进示范氢能船舶,打造多场景氢能应用示范基地,在制氢、氢储运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技术领域实现明显突破,打造高质量的氢能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
-
加速镁基固态储氢产业化,氢枫(中国)与宝武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月12日,氢枫(中国)与宝武镁业镁基固态储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宝武镁业总部圆满举行。双方聚焦高密度、高安全性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围绕镁合金储氢性能优化、镁丸安全加工、镁合金材料回收以及镁基固态储氢应用等达成战略合作。
-
氢动力无人机续航破纪录 关注燃料电池新机遇
德邦证券指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顶层支持力度大,政策利好持续落实,持续看好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的投资机遇。重点推荐:制冷压缩机龙头,积极开拓氢气压缩机的【冰轮环境】;深冷技术领跑者,布局加氢站和液氢的【中泰股份】;燃气龙头,布局加氢站运营的【九丰能源】。建议关注:电解槽技术领先,面向制加一体站的【昇辉科技】;燃料电池龙头【亿华通】;卡位氢能,布局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检测的【科威尔】。
-
氢能产业发展加速,超跌+低市盈率+高增长潜力股请收藏
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创建广州南沙粤港融合绿色低碳示范区,推进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预计,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
-
瑞银分析师郭一凡:预计2060年氢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12%
“第二十四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媒体见面会-中国能源行业展望”举办。会上,瑞银证券石油化工分析师郭一凡表示,一些新兴领域的增长会拉动氢能需求,这主要包括商用车的车用方面、钢铁行业的减碳方面、船舶行业、储能行业等领域需求增长。预计2060年整个氢能在能源消费比重会占到12%,那时氢能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燃料电池核心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在欧阳明高看来,当前中国的动力电池全球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出口最多,氢燃料电池也要向锂离子电池看齐,需要继续提升效率并延长燃料电池的寿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但要跟纯电动和油车竞争,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