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报告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从全球来看,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先行:我们先走了几年,别人可能比我们慢了几年。但是我们是不是新能源汽车的强国,是不是把先行的优势变成了产业的发展优势?目前还不能盲目下结论,所以2024年可能就是关键的一年,我们要继续扩大规模,继续提升竞争力,先行者才能变成领先者,所以2024年乃至2025年,应该是巩固提升的关键年份。
-
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为核心,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
文件提出,构筑科技创新“新高地”,重点突破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高性能储能电池、高效光伏、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燃料等核心装备技术,推进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研究。
-
推动京津冀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已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下一步,本市将积极推动氢能在发电、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带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
-
包信和院士:2060年电气化70%都达不到,下一个十年绿氢很乐观
包信和表示,现在全球每年差不多有9000万吨左右的氢,中国差不多也有3000万吨左右的氢在用。这些氢基本上95%是从化石能源来的,主要是从煤、天然气来的,国内主要是煤,包括副产氢来的氢,这些氢统称为“灰氢”。包信和院士:2060年电气化70%都达不到,下一个十年绿氢很乐观
-
国家电投获批试点重卡换电和氢能研发运营
2月20日,交通运输部批复下发《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国家电投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
“氢能十解”之四:氢基能源流动之旅
氢基能源规模化储存和运输是氢基能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基础,高效率、低成本的储输方式是降低氢基能源终端应用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氢气较成熟的储存方式主要有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运输方式主要有长管拖车、液氢槽车和管道运输。氨和甲醇是氢基能源目前主要的衍生品类,两者均为成熟的工业原料,运输方式比较成熟,一般以液态形式通过车、船、铁路以及管道等方式进行运输。氢基能…
-
“氢能十解”之一:解锁氢能新纪元
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新战略。立足国情,加速氢能的规模化发展,不但可以为我国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保驾护航,同时有望通过“氢能牌”助力全球气候治理下的能源转型,加强氢能领域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展望未来,氢能产业大有可为,将我们一起为其下一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而蓄势待发吧。
-
重点支持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昆山出台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江苏省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公示,重点支持光伏、风电、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新能源领域,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节能降碳改造、温室气体控制、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
-
11.90元/kg!制氢成本逐步降低,设备端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绿氢项目数量累计64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4100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绿氢产能将达234.7万吨/年(绿氨和绿色甲醇项目按氢当量折算)。
-
2024:储能十大现状和四大趋势
PART/1 装机量高增长 中国,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冉冉升起的新星。 2024年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