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京津冀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已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下一步,本市将积极推动氢能在发电、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带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

京津冀三地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已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下一步,本市将积极推动氢能在发电、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带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
图片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在氢能领域,本市相关产业发展呈加速态势。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功率自主化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高压储氢系统,氢液化与储运装备等行业标志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在示范推广方面,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张家口两地上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的示范应用,北京市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前两个年度推广车辆1864辆,超额16.7%完成推广任务。在产业布局方面,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等重点园区形成特色发展模式与产业集聚效应,集聚200多家氢能领域创新企业和机构,涌现出亿华通、国氢科技等一批产业化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毛东军表示,总体看,北京市氢能产业已初步完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探索,基本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

毛东军透露,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联合天津、河北两地统筹推进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跨区域、集群化协同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本市将积极支持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关键共性技术向区域相关主体转移,推动氢能与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阶段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

同时,坚持应用场景牵引,依托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推动氢能在发电、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带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

图片
本市还将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绿色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我们将强化三地能源、产业主管部门间常态化、机制化对接沟通,共同推动规划政策衔接、重大项目落地;依托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链博会、京津冀氢能产业高峰论坛等行业品牌性活动,搭建区域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毛东军说。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文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北京经信局,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2月22日 15:41
下一篇 2024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 特嗨氢能检测正式对外开放,检测能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能源份额10%。 不过,万亿产业风口背后,还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储氢难度大、检测标准缺失等问题,影响着氢能产业的进步。1…

    2022年12月31日
    19400
  • 2024 年年度策略报告:绿氢景气度高企,投资运营企业或将受益

    平安观点:   风电:成长性和供需形势较好,海风出口正当时。2023年导致国内海上风电需求不及预期的因素已经消退,沿海各省海上风电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开启竞配和示范项目申报,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复合增速达到50%左右。从供给端看,海上风电主要制造环节新进者较少,竞争有所加剧但程度温和,海上风电整体供需形势较好,2024年整机、…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15日
    17100
  • 两会上的氢能声音: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放量要上规模的呼声声震屋瓦

    从发言的具体内容来看,氢燃料电池的发声比较一致,就是要迅速地做大规模要尽快地起量,这跟2019年全国两会有些像——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要求发展加氢站的声音象雪片一样飞来(见链接两会上的氢燃料电池:加氢站的问题象雪片一样飞来)。也正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吁,“加氢站建设”增补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上市企业 2024年3月11日
    16500
  • 氢储运难题如何攻克?“三快”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某储氢罐企业向氢云链表示:“仅考虑氢能交通场景,储氢瓶市场规模就能够达到千亿级别。”该企业认为,到2030年将形成1000亿车载储氢瓶市场和2000亿氢气储能市场,其中预计到2030年氢能汽车保有量150万辆,氢能汽车需求氢气15万吨,折算到高压储氢瓶约500万只。

    2024年2月17日
    23000
  • 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作业车在襄阳下线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闯、吴宇睿、通讯员廖梦茹)7月18日,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制的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作业车正式在襄阳下线。 该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时速80公里,一次加氢30分钟,即可连续运行32小时。作业时不用架设取电网,没有废气和噪音,可广泛应用在地铁、隧道、矿山等作业领域。与传统燃油作业车相比,全生命周期可累计减少碳排放225吨。 “…

    2023年7月19日
    1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