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将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机场/港口/生态岛;《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近期发布

据上海市政府官网:2024年5月-6月,上海市发改委分别对五位政协委员就氢能“提案”进行回复。本文对五位委员的氢能“提案”和上海发改委的相关回复以及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未来工作计划进行刊发,以飨氢友。回复还提到,《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将近期发布,将支撑本市加氢站建设。

据上海市政府官网:2024年5月-6月,上海市发改委分别对五位政协委员就氢能“提案”进行回复。本文对五位委员的氢能“提案”和上海发改委的相关回复以及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未来工作计划进行刊发,以飨氢友。回复还提到,《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将近期发布,将支撑本市加氢站建设。

颜丽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聚焦氢能产业未来发展,解决氢能规模化应用若干瓶颈问题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鼓励氢能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加强资金和人才等保障,对促进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

一、关于本市氢能产业发展整体考虑

国家和本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把“氢能与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本市出台《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多元应用,示范先行;强化安全,注重实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以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现代氢能产业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逐步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夯实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抢占氢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未来发展先机。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二、关于制度创新和示范应用

本市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通过相关市级部门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政策创新为牵引,支持临港氢能产业发展:一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创新优势,在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海上风电制氢、绿色数据中心氢能利用等新技术、新应用上先行先试,为全市推广提供“临港经验”。二是在场景开放方面。发挥临港新片区在公交通勤、渣土运输、港口集卡、标准厂房等特色场景优势,支持临港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应用,培育引进一批重点企业。目前临港“国际氢能谷”已经启动建设,首期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将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三、关于完善协调机制和平台建设

本市目前依托新能源汽车、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已有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氢能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推进落实,推进政策制定、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安全监管等各方面工作。积极打造开放创新平台:一是布局氢能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布局建设氢能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二是打造国家级质量基础设施平台。支持建设氢能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基地,打造氢储运装备检测平台,组建上海市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IV型瓶、液氢应用等标准领域填补空白。三是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目前本市已建设了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上海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等,连续6年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

四、关于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

本市氢能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一是加强氢能相关产业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上市融资,探索金融助推氢能技术与商业发展的共生闭环。目前已注册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氢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注册资本6亿元,正在积极推动本市国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重点投资氢能产业核心零部件、材料和装备等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重点企业引进培育等。二是加强氢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培育氢能相关学科专业,优化机械、化工、材料、能源等学科专业设置,建设一批涵盖氢能学科的绿色低碳技术学院,加大氢能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制储运加、检验检测、安全监管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鼓励以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通道,引进海外高端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专业,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其他从业人员。针对氢能产业领军人才、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加强服务保障。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您关于“出台完善涉及氢气使用的安全、环境管理统一政策”“加快产业推广应用”“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建设全面的氢能人才体系”等建议,会同本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配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打造氢能领域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本市氢能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动多元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23日

  对第0737号提案的答复   

施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完善新能源制氢产业相关法律政策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氢能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制氢项目资金支持,构建氢电耦合高效协同能源网络,对促进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我们高度重视。

一、关于明确氢气能源属性方面

国家和本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把“氢能与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发展战略定位,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提出氢能产业分阶段发展目标,系统布局氢能技术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业政策体系和多元化示范应用。国家能源局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明确“氢”的能源属性。

本市积极研究推动将氢作为燃料管理的安全监管机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本市出台《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多元应用,示范先行;强化安全,注重实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以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现代氢能产业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逐步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夯实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抢占氢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未来发展先机。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二、关于加强资金支持方面

2021年8月,上海、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地,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燃料电池城市群建设取得成效。目前按照国家、市级、区级1:1:1配套比例累计安排41.2亿元支持整车示范引用、零部件产业化、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车站一体化数据平台等领域。截至目前,上海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近3000辆,涉及网约租赁、城市公交、通勤班车、物流配送、重卡运输等应用场景,累计安全运营里程超过4100万公里;累计建成加氢站15座,初步构建了纯氢、油氢合建等多模式供氢网络。

本市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围绕氢能的制取、储运、加注与多元化利用,系统布局研发绿氢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推进氢能多场景应用示范。围绕上海燃料电池整车、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检测评估等全方位系统布局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围绕氢的制取、储运与加注以及利用,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本市聚焦氢能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着重突破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炭纸等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国产化。

本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上市融资,探索金融助推氢能技术与商业发展的共生闭环。目前,临港集团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临港先进产业基金已共同出资组建了氢能产业基金,一期规模8.6亿元,重点投资氢能产业核心零部件、材料和装备等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重点企业引进培育等。

三、关于氢能示范应用方面

本市重点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空间布局,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氢能产业集聚区。金山区成为全市氢气供应和关键材料研发的重要策源地;宝山区积极打造氢气保供和综合示范基地;临港新片区加快引进国内外重点企业,打造氢能科技和产业园;嘉定区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同时,本市探索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机场、国际氢能示范港口、国际氢能示范河湖、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工程、零碳氢能示范社区、长兴低碳氢能产业岛、横沙零碳氢能生态岛等八大世界级特色应用场景。

其中,临港新片区具有发展氢能产业的独特场景优势。目前临港每天有600多辆渣土车在运营、4万辆重卡进出、800多辆通勤客车在奔波,连接临港与洋山港的东海大桥物流线路涵盖高速公路、码头、仓储各类场景,相对固定的物流运输路线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这都为临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巨大场景。目前,临港新片区已有118辆氢能公交、12辆氢能中运量公交、5辆氢能通勤班车、60辆氢能渣土车陆续投入运营。

从当前看,氢电耦合还面临氢电转换效率低等技术难题。从长远看,构建“电-氢”耦合体系能够助力电力系统稳定,充分发挥氢能优势,应当提前研究推动形成氢基能源与电能、热能系统融合,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近期本市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科技研发,重点突破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掺氢燃气汽轮机、掺氨锅炉、高压氢气储运等领域专用装备,大力推进相关关键部件与核心材料的研制应用。二是结合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积极布局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实现“电-氢”转换高水平示范应用引领来推动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和验证。三是探索开展煤电掺氨、气电掺氢试点,实现“氢-电”转换,实现长时储能并推动火电低碳转型。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您的宝贵建议,会同本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配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打造氢能领域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本市氢能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动多元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上海品牌。

感谢您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24日

  对第0080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上海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氢能布局,助力上海市绿色低碳转型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鼓励氢能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区域布局,对促进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提案提出的相关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

氢能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单位质量热 值高、储量丰富、来源多样、应用广泛的特点,是推动零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和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近年来,随着各国陆续明确碳中和时间表,全球氢能产业加速发展,并成为各国能源技术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我国氢能正处于规模化导入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规划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氢能作为新质生产力首次被提及,氢能已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发展产业。本市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工作,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

一、关于本市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国家和本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把“氢能与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本市出台《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多元应用,示范先行;强化安全,注重实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以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现代氢能产业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逐步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夯实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抢占氢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未来发展先机。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本市氢能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一是加强氢能相关产业金融支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上市融资,探索金融助推氢能技术与商业发展的共生闭环。目前已注册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氢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积极推动本市国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首期基金规模8.6亿元,重点投资氢能产业核心零部件、材料和装备等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

本市印发《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对加氢站的规划设计、经营许可、安全管理、信息化监管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要求。截至2023年底,本市已建成15座加氢站,全年加注氢气120万公斤。本市不断推动长三角供氢“一体化”,依托长三角区域加氢基础设施和工业副产氢优势,打通氢源互通互保路径,提升区域能源保障能力。

二、关于加强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本市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重点支持氢能产业领域科技创新:

一是在制氢技术方面,布局研究新型高效碱性电解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及设备,开发了新型复合界面催化材料及其负载的高性能析氢电极,建成了电解槽气液两相流动观测平台及高气含率电解液-气泡梯级分离装置,制氢直流能耗相比传统碱槽节省电耗10%;建成了国内首套200kw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并实现示范运行。从优势企业布局来看:电堆方面,捷氢、韵量、氢晨等企业开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堆,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了100%;膜电极方面,以唐锋为代表,开发出了高性能膜电极产品并已经批量在整车上应用;双极板方面,治臻已经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极板流场设计、精密成形、高速激光焊接和高性能复合纳米涂层等工艺,掌握了系统的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能力,并实现批量应用;催化剂方面,以济平及唐锋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并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试用,目前产品性能指标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后续主要需要进行上车验证。本市从膜电极、双极板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集成初步形成了技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二是在氢的储存、运输和加注方面,布局研究镁基储氢、大容积安全高效储氢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了高密度镁基储氢材料及其供氢装备,质量储氢密度6.5wt.%(质量百分含量),3000次循环无明显衰减,实现了高效安全低成本规模化固态氢储运技术在氢冶金领域的示范;完成了基于国产材料的大容量储氢容器的设计,研制了储氢容器缩比样机。

三是用氢技术方面,布局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船用发动机氢基燃料高效利用、可再生合成燃料、富氢气体冶炼应用等关键技术,开展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综合评价、运维策略优化等技术的研究,以及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验证装置建设;设计建设了国内首台可解剖式试验高炉,研发了氢冶金用供氢系统,建成了供氢-富氢冶炼-CO2捕捉利用示范平台,实现降低焦比10%、减少CO2排放量10%和铁产量增加13%。

同时,本市积极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开展氢能储运及应用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氢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基地平台,支持建设氢能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基地、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氢能储运技术及安全监控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连续6年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组建上海市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IV型瓶、液氢应用等标准领域填补空白,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

三、关于区域重点布局

本市规划提出了“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空间布局:

一是夯实南北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中长期推进深远海风电制氢、生物质制氢,探索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布局海外氢源生产基地和进口码头,构建多渠道绿氢保障供应体系。打造金山氢源供应与新材料产业基地。鼓励上海化工区工业副产氢的综合利用;聚焦碳纤维、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开展相关研制生产。建设宝山氢源供应与综合应用基地。发挥宝武集团大规模钢铁冶金制氢能力,为宝山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有力氢源支撑;打造宝山区氢能重卡、氢能园区综合应用示范场景。

二是打造东西三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打造临港氢能高质量发展实践区。本市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通过相关市级部门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政策创新为牵引,支持临港聚焦燃料电池整车、重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制造,形成氢能动力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嘉定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区。打造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整车开发等环节的产业集群,推进嘉定氢能港建设。推进青浦氢能商业运营示范区。搭建物流领域道路和非道路氢能车辆商业化应用场景;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地理优势,拓展氢能公交、氢能船舶运营示范场景。

此外,本市还将探索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机场、国际氢能示范港口、国际氢能示范河湖、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工程、零碳氢能示范社区、长兴低碳氢能产业岛、横沙零碳氢能生态岛等八大世界级特色应用场景。目前,崇明区印发《崇明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与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打造崇明零碳氢能示范社区、长兴低碳氢能产业岛、横沙零碳氢能生态岛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举措。闵行区发布《闵行开发区零碳示范园区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创建零碳示范园区的目标,推动宁德时代与上海交大共建“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目前,随着氢能技术创新发展、应用场景逐渐放开,可再生能源制氢成为绿色发展重点,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绿氢降成本的关键。尽管本市氢能技术自主化进程加快,但产业链多个关键核心技术较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仍须持续在制氢、储运氢、用氢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全面布局开展科技攻关,紧抓绿氢市场机遇,补全制氢设备短板。本市将继续关注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和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组织优势团队持续突破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规模化输运、氢能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积极拓展氢能综合应用重大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贵单位关于“制度环境层面率先赋予竞跑空间”“技术层面抢占国际氢能科创高地”“产业链层面突出优势,形成输出和引领力量”等建议,会同本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配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打造氢能领域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本市氢能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动多元特色应用场景示范,加快推动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7日

  对第0545号提案的答复  

赵国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垃圾利用,发展绿色氢能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垃圾制氢试点示范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加强垃圾制氢技术研发投入、建设垃圾制氢加氢一体站点等方面建议,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按照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本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以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目前已建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25座,其中焚烧设施15座,处置能力28000吨/日;湿垃圾处置集中设施10座,处置能力6680吨/日。根据湿垃圾处置需求正在建设新一批湿垃圾处置设施7座,计划今年底基本建成,届时,将新增湿垃圾处置能力4800吨/日。

现阶段上海已有的设施能力已经能够实现生活垃圾全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且未来随着新建设施投运,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现有填埋场中的存余垃圾作为制氢原料方面,由于涉及技术可行性、经济性、二次污染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存余垃圾制氢利用可行性需进一步论证,将鼓励相关科研院校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储备。

二、关于政策支持和氢能产业发展方面

在支持政策方面,本市出台了《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垃圾制氢项目,可以对企业与循环利用相关的固定资产项目投入予以30%补贴,补贴上限提升至2000万元。在促进清洁生产、大宗固废回收利用、危险固废处理等方面,本市还出台了《上海市工业通信业节能减排和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培育》等政策,推动企业开展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

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进氢能应用研究,研发清洁、高效、经济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技术,突破高能效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寿命电堆、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技术。目前,本市每年开展上海市绿色低碳技术评选工作,2023年已有氢储运、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入选,今年来正在加大对制氢企业的调研,如氢器时代、氢盛能源等,鼓励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实现对氢能产业的补链、强链。

三、关于垃圾制氢技术研发

在垃圾制氢技术研发投入方面,本市持续投入研发经费,通过“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项目,鼓励通过生活垃圾气化重整制氢,以及采用填埋或湿垃圾厌氧沼气替代天然气作为制氢原料。目前,本市的氢气主要来自石化工业副产,垃圾制氢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通过垃圾高温热解制氢,存在产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据相关团队研究表明,在目前已有设施能力充足的情况下,生活垃圾气化重整制氢的经济性仍有不足,但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减碳效应更为明显,未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将作为储备技术持续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

四、关于加氢站建设

本市长期以来致力于探索创新车用加氢站的建设和发展模式。上海首座车用加氢站于2007年投入试运行,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站点15座,其中已取证经营的共11座、涉及营运企业8家,全年加注氢气120万公斤。为了更好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商业化运营,本市出台的《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对加氢站的规划设计、经营许可、安全管理、信息化监管和应急管理等提出了相应要求。同时,《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也将近期发布,将支撑本市加氢站建设。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发布和加氢站相关管理工作,为加氢站的合规建设和依法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促进氢能在本市交通领域安全运行示范,助力本市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您提出的垃圾制氢技术,是一种将固废和清洁能源进行耦合的新兴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给本市的氢能供给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双碳”背景下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些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并鼓励相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氢能产业安全规范有序发展。

感谢您对本市节能低碳工作的关心。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23日

本文转载自氢燃料电池汽车网,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17日 10:17
下一篇 2024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

  • “氢相关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工作明白卡”首发

    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7日组织全区氢相关企业召开应急处置现场会,开展氢泄漏突发事件示范演练,并在全国首发《黄埔区氢相关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工作明白卡》。

    2023年12月8日
    8600
  • 加国六B汽油后汽车喷水?保质期仅30天?中石油中石化回应

    2023年1月1日起,国六B(或称国VIB)标准车用汽油全国上线,我国汽油全面进入国六B时代。国六B车用汽油标准并不是指代某个特定的汽油产品,而是一套升级标准体系,主要参考指标是汽油燃烧后的排放物数据。随着国六B汽油全面上市供应,网络上对此出现了不少质疑和传闻,比如会导致车辆排气管喷水、不耐烧还伤车、保质期只有30天等等。 中国石油官方微信号在2月7日的一篇…

    前瞻报告 2023年2月9日
    13000
  • 拐点将至!绿氢汽车2035年可以和柴油车叫板!

    绿氢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和化石能源抗衡,是能源产业普遍关心的话题,有报告预测,预计2030年前后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将实现减半,2050年后电解槽制氢成本降至10元/千克以内,成为最具经济性的制氢技术路径。 而对于管道储运绿氢成本,预计管道运输氢能在2060年降至0.56元/千克·百公里,槽罐车运输经济性方面,规模效应下氢气液化的电耗水平将在未来20年较快下降,2…

    2023年6月6日 创业分享
    7800
  • 靠收购股权扭亏后 京城机电股份能否乘上氢能“东风”出坑

    2月6日,京城机电股份盘中拉升,涨幅一度接近20%,截至当天收盘报3.67港元,对应涨幅7.62%。股价异动的同时,京城机电的换手率亦刷新近半年多来新高,达到21.374%。 次日,京城机电股份维持震荡走势,早盘股价高开后旋即在重重抛压之下考验5日均线,虽然盘中该股一度翻红但最终仍以绿盘收官。截至收盘,京城机电收跌2.72%,报3.57港元,当天换手率达到6…

    2023年2月10日
    16300
  • 储能新品大战!

    艾罗能源全系列产品悉数登场,包括300-350kW地面电站光伏逆变器C3-GRAND HV、一体化工商业储能机柜ESS-AELIO(50/60kW,100-200kWh)、ESS-TRENE(100kW丨215kWh,125kW丨261kWh)以及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等产品,功率覆盖范围从0.3kW至350kW,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024年6月17日 上市企业
    26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