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优化氢能产业布局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氢能是国家战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多位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应进一步优化氢能产业布局,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强化氢能标准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表示,目前国内氢能产业链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氢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统筹完善跨行业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为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张庆生建议,应加快统筹建设氢能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氢能在船舶、机车等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工业脱碳,储能、发电等能源电力领域标准规范覆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监管体系,有效发挥政府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进一步明确氢能产业链“制储运用”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氢能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打造西部氢能发展走廊

  全国政协委员、兰石集团董事长阮英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议以甘肃为通道枢纽,利用“一带一路”通道节点城市布局特色和“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过境有利条件,打造西部氢能产业发展走廊。立足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设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立足陇东地区多种能源富集优势,布局氢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区。借力“兰白”科技创新区,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在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示范工程。大力支持区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规模化发展高效电解水制氢设备、大容量高压气态储氢设备、固态储氢、70MPa车载储氢瓶、低温液氢及液氢储运装备,以及大规模甲醇反应装置、合成氨反应装置等核心设备。同时,基于西部地区带状或走廊式的远距离城市分布,支持在省内及跨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布局建设“分布式光伏+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应用,重点推进化工、传统炼化、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开展氢能替代应用。

  形成多样化应用场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技师)阮阳越建议,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建设和优化管理流程,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建议在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加油站、加气站归口管理部门保持一致,加快制定规划、报建、竣工验收、经营许可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制定审批流程。建议相关部委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的引导,引导石油石化、物流、钢铁、邮政、电商配送等行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建议相关部委牵头,围绕氢能交通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并推动加氢站用设备、氢气储运技术、绿氢制取技术的突破和提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及测评体系,引领国际氢能利用和发展。建议推动区域氢气管网的建设。在降低氢气运输的成本的同时,实现氢气安全运输。

  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完善氢能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含氟功能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永明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效合理的太阳能—氢能耦合体系,建议我国加大太阳能—氢能新能源体系建设,完成电网耦合、局域存储、电解制氢、低价储运、高效用氢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国与区域范围内光—氢能源循环,完成以氢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交通与可再生农业系统,推动动力能源、储备电源、移动能源等关键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太阳能—氢能新能源体系中,西部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氢气后,可通过西氢东输管道和掺氢天然气输运到东部的消费端,大规模替代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领域的煤炭、焦炭和天然气,也可注入加氢站网络,为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动力,还可以就地将氢气与随地可取的氮气转化为合成氨,满足农业的需要,也可以将氨作为稳定的储能物质加以利用。”张永明说。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表示,化工过程需要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氢气输送,但是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的特点,建议国家出台针对绿电制绿氢发展的电力支持政策。对于风电、光伏直接配电解制氢的项目,超出制氢所需的电量优先上网,以电网作为补充和调节,实现绿电制氢的连续化,同时可配套绿氨、绿色甲醇等,供下游使用。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风光发电量高于制氢所需电量的部分上电网“储存”,当发电量低于制氢所需电量时,不足部分由电网“储存”电量补充,电网公司收取适当的服务费。以西部光伏发电制氢为例,有效光照时间约1800小时/年,电解水制氢装置按照7200小时/年连续运行,非发电时间电解水制氢装置按1/3的设计负荷运行,据此测算光伏装机容量按电解槽装机量的2倍左右设计,约50%的光伏发电量上网“储存”,然后在非发电时间下网,即可满足制氢装置连续稳定运行。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李东周 王鹏 徐岩

本文转载自中国化工报 作者:李东周 王鹏 徐岩,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3月10日 14:38
下一篇 2023年3月10日 18:50

相关推荐

  • 淡水河谷捐赠 4000 万支持中南大学氢冶金实验室

    2 月 24 日,巴西淡水河谷宣布,将捐赠 581 万美元 ( 约合人民币 4040 万元 ) 支持中国中南大学新建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建筑面积约 3000 平方米,将专门用于开展低碳和氢冶金相关研究,包括低碳烧结和球团、高效炼铁以及氢气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预计 2023 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向采矿和钢铁行业所有科研人员开放。 淡水河谷与中南大…

    前瞻报告 2023年2月26日
    15400
  • 中国石化建设投营山东省首座管道输氢到站示范项目

    记者 白新鑫 通讯员 王潇君 李康利 12月15日,由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建设的淄博“微管网”加氢站正式投营。该站是中国石化首座炼油销售一体化“微管网”加氢站、是山东省首座管道输氢到站示范项目,也是“氢进万家”国家课题的亮点呈现。该站是山东石油、齐鲁石化、化销公司、齐鲁物流等企业携手打造的“气-站-车”一体化应用场景的先行案例。山东石油负责加氢站及管道建设…

    2023年12月15日
    14700
  • 从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看氢能产业发展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氢能产业在制、储、输、用等领域进展如何?氢能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新华视点”记者就…

    创业分享 2023年5月29日
    21800
  • 成员动态 | 三一氢能3+1全系列新品起航

    2024年11月26日,三一氢能“智启新章”成功举办全新3+1系列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标志着三一氢能在氢能装备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示了其最新的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三一氢能董事长袁丹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绿氢应用的下游场景正经历着与业主需求同步的急剧变化,安全可靠、高效低耗、运维便捷已成为衡量大型制氢系统性能的核心标准。面对制氢装备行业的诸多痛点,三一氢能…

    2024年11月29日 投融资
    10100
  • 合肥市发布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有序开展氢储能试点应用。推动氢能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微电网等多场景的推广应用,按照“公交先行、示范引领”原则,在公共交通、化工园区、仓储基地等布局应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叉车、重型卡车,持续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大力推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建设,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提高闲置储能资源利用率。

    2024年3月12日
    23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