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投运

近日,由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生物”)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在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顺利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已连续运行400余小时,氢气纯度达到5N。

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投运

图:国投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

据报道,该装置采用了由中科院生态中心贺泓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高效制氢催化剂,融合了氧化重整制氢工艺和解析气催化氧化技术,能够在较高的能量效率下稳定运行。

该催化剂研发工作始于2011年,至今已有12年的技术积累,相关成果已发表于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著名期刊。

本项目选用的催化剂已实现量产,乙醇产氢能力可达到5.2mol/mol,推广应用后可推进生物乙醇制氢产业化发展。

关于生物乙醇重整制氢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是以生产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为原料的制氢工艺,是一种有望短期内实现产业化的高效“绿氢”制备技术,且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投运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在线应用原理,图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生物乙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全球年产量约9000万吨,在应对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便于运输和储存、无毒性、能量密度高,也被认为是理想的制氢原料之一。

多年以来,美国和巴西两大生物乙醇生产国有众多机构致力于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开发。然而,催化剂稳定性和原料价格等因素制约着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绿氢”大多产自西部,东部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达,但氢气价格居高不下,且难以实现绿氢供应。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可以直接投放于加氢站内,就近为燃料电池车供应价格合理的绿氢,不但能够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而且更加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但是,当前生物制氢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尚需深入研究。不过2023年,生物制氢在产业化探索的路上也有突破。

2023年2月,国内首个生物制氢发电项目启动试运行。项目依托于中国工程院任南琪院士团队关于生物制氢的最新科研成果,集合氢蓝时代、工大环境、龙江环保在智慧氢能解决方案、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系统集成、环保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示范工程推广产业应用,抢占生物制氢发电综合应用领域技术及市场的先机和制高点。

6月底,由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在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顺利投入运行。

作为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生物乙醇重整制氢首台装置的投运,为“绿氢”产业增添了一条新的赛道。将生物乙醇转型制氢,有助于解决氢气供应短缺的痛点,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链的市场化,有助于推进氢能能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发布人:zhangxinyu

本文转载自国投生物、全球氢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7月17日 11:00
下一篇 2023年7月17日

相关推荐

  • 氢还是锂?一大波数据看透重卡电动化到底走哪条技术路线

    重卡电动化向来认为是氢燃料电池的地盘,因为按质量能量比来看,氢能重卡比电动重卡更有竞争力。 但在我国纯电动乘用车高歌猛进的裹挟之下,锂电池厂商比氢燃料电池厂商在资金实力、市场推广等很多方面都有碾压性优势,氢能重卡竞争不过纯电动重卡。 是哪地方搞错了? 本文向原创作者氢能小鱼约稿,经其一线调研,层层比对氢能重卡和纯电动重卡优劣势,廓清电动重卡市场未来发展路径。…

    2024年11月29日
    17700
  • REITs常态化发行,氢能等新能源迎来新兴融资工具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 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 共有13大类符合项目申报要求,其中第二大类即为能源基础设施,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储能设施项目;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燃煤发电(含热电联产煤电)项目;特高压输电项目,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充电基础设…

    投融资 2024年8月5日
    14900
  • 我国长距离输氢技术获突破一文解读氢能远距离运输意义

    今天(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 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02:00 在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平台,记者看到,现场正在进行天然气管道输氢加压和测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然气掺氢技术是将氢气以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之中,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 目前这…

    2023年4月17日
    32400
  • 首批36个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正式挂网公示

    8月23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了《关于受理自愿减排项目与减排量申请的公告》,标志着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申请通道正式开启。一周后首批项目如约而至。目前,已经公布的四个方法学和征集意见的两个方法学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以及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根据公示信息,36个项目预计总年均…

    2024年9月5日
    14600
  • 内蒙古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共1170万千瓦,2023年推动开建

    2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陈铮表示,2023年,在新能源开发建设方面,内蒙古对纳入相关规划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推进第一批2020万千瓦、第二批1188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成并网,推动第三批117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开展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中…

    2023年2月9日
    21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