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
-
氢能迎来政策红利期?百亿估值重塑能源IPO,33个月亏损16.6亿
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又一家氢燃料电池公司折戟IPO,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局面。
近日,同样曾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氢燃料电池厂商,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能源”),在撤回申请两年半后向港交所发起冲击,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
深圳氢能产业链主体近200家
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氢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国家级氢能发展战略,提出了氢能发展和利用的中长期目标。
-
氢能行业开启碳足迹评价
中国氢能联盟已牵头研制《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工作,这是全球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氢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第一步,填补了国际空白。
-
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截至2023年11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984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基本覆盖了城市物流、城市公交、渣土运输、环卫、长途运输、矿场运输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其中,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等中央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入参与示范工作,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探索挖掘燃料电池汽车潜在应用场景。
-
宁德时代新品发布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天恒,对应了其此前的预热信息——“改写储能产品衰减生命曲线”。
-
风光氢氨醇产业链峰会:航运需求使绿氢处于爆发前夜(附39条金句)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船海动力能源变革可以看得到未来,主要是三条路径:电驱动船舶、可再生燃料船舶、化石燃料船舶+CCS。在未来内河航运能电气化尽量电气化,“点对点航运”电驱动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船海远洋动力,可再生燃料船舶将来会成为主流;当然我们将来也可以继续使用柴油、重油、天然气,但必须要加上CCS,最重要的是碳捕集。
-
燃料电池10000套/年, 2500辆氢车, 200座加氢站
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布局加氢站200座,其中制加氢一体站10座,开展管道掺氢试点,规划1条纯氢管道。
-
氢能新质生产力创新专区亮相2024中国氢能展
3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创新服务链专区亮相2024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以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我国氢能领域首台(套)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凸显国家能源集团加速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装备首次公开集中展示,代表氢能新质生产力在专区“秀肌肉”,彰显中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前沿新兴动能。
-
加速转型升级 清徐美锦能源“氢”尽全力
在氢能展示中心项目北边,美锦集团还规划55.5亩土地,主要建设氢燃料重卡的动力系统、车身配套零部件的生产装配以及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生产,建成后可满足生产组装500辆氢能重卡的能力。届时,氢能重卡装备组装线与氢能展示中心将共同搭建起集碳资产管理及交易、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为一体的氢能综合体。
-
我国重型车辆液氢储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以重型燃料电池车辆用户端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围绕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高密度储供氢的行业需求,以航天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为项目牵头单位,氢能业务首席专家刘玉涛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清华大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优势单位组成的产、学、研、用、监、检一体的项目攻关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