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燃料电池车到多场景 产业链协同促氢能规模化应用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今年以来,氢能板块升温,二级市场上多只氢能概念股走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氢能的落地应用逐渐突破多重障碍,向规模化发展。 从2月份山东省发布通知,对安装ETC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费,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中车长客自主研制出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再到北京、广州、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苏…
-
科威尔(688551.SH):从整体看公司对氢能行业发展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格隆汇6月4日丨科威尔(688551.SH)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表示,从目前氢能源政策及市场反馈来看,一方面,用氢端以山东、成都等地为代表,政策暖风频吹,以及下游客户继国鸿氢能在港交所上市后,捷氢、重塑等申报港股上市。政策层面的推动以及下游客户通过融资带来资金面的改善,将会带动测试设备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制氢端绿氢发展较快,电解槽市场需求增加。因此,从整体看…
-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诞生在成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去年7月,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这为我国氢能产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里的独特价值。
-
抢占“氢经济”发展先机 金华婺城签约多个氢能产业项目
5月24日,“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 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之江同心·经济圆桌会议在金华市婺城区召开。会上举行多个氢能产业相关项目的签约仪式,其中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和京科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与婺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氢企为啥青睐赴港上市?
当前,我国氢能正处于规模化导入期,氢能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短缺等问题仍待解。受访人士认为,盈利压力下,氢能企业度过当下艰难的起步阶段并非易事,仍旧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设备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力度。
-
阳光电源: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
【阳光电源: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财联社5月27日电,阳光电源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氢能产业加速发展,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2024年产能提升至3GW。未来,阳光氢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性能、单槽产量、系统效率上持续突破,同时加速开展中东、澳洲、欧洲等跨国项目合作。
-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调研氢能科研机构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在闽期间,丁薛祥前往福州软件园、瑞芯微电子公司、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等情况。
-
三中全会将给氢储能带来大机遇?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5月10日在《时事报告》发表的署名文章,可以视为做答——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风电光伏仍是新能源发展的主体,储能和氢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支撑,多元融合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
中能建氢能源刘大为:5年内把氢价降到1/3,中国氢能应保持在第一梯队|对话能源大咖
我们希望,中国做氢能的人能够将氢能的价格降到更低,通过市场机制而非仅仅依赖政府补贴,实现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氢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就算不是与煤制氢相当的价格,也要像风电一样,和国外形成代差。我们期望在未来5到10年内,把氢能的价格从现在的20-30元,5-6元(煤制氢),打到8-10元或者更低,这也要看技术和产业链的整合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石家庄:全球顶尖氢储项目落地背后的“招商经”
在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的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中集–合斯康Ⅳ型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项目正在进行产线联调联试。该项目由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与挪威合斯康公司合作开发,规划投资超1亿欧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Ⅳ型气瓶15万支、供氢系统5万套、复合氢气瓶拖车400辆,成为全球顶尖的车载储氢瓶和供氢系统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