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用获政策松绑

多地相继发文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加氢。

图片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氢能企业按行业类别归口监督管理,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

除河北外,广东、山东等多地也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广东发文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山东发文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在非化工园区发展。

由于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属于危化品范畴,长期以来,制氢项目须在化工园区内,且必须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氢能的使用成本,限制了氢能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在业内看来,河北等地对制氢环节的政策松绑,将有助于降低氢能成本,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多地允许化工园区外制氢

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对《办法》进行解读时表示,氢同时具有危险化学品特性和能源特性,氢能企业是否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管理,各级各部门理解不一致,制约了氢能项目落地。

“《办法》强化氢的能源属性,明确了氢能产品是指作为能源使用的氢产品,氢能企业按行业类别归口监督管理,除化工企业的氢能生产,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解决了制约氢能发展的政策问题。”河北省人民政府指出。

图片

广东省此前发布的《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也提出,重点支持加氢合建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除此之外,山东省、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湖北武汉等地也曾出台过相关文件,探索非化工园区制氢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一位不愿具名的氢能行业专家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此前,业内很多专家都呼吁过,氢气能否参照天然气的管理办法,即根据行业类别区别化管理。目前,天然气作为工业原料和作为能源的管理办法是不同的。作为能源使用,在管理或操作上更简易一些。我国天然气已有多年的管理经验,氢气这么管理,我认为是可行的。”

“氢能作为危险品管理,有很多限制,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如果参照燃气管理的模式去管理,就会好很多。”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指出,“对于安全方面其实没有什么影响,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即使不作为危化品,管理流程、规则也非常严格。”

打破氢的储运瓶颈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制氢环节的政策“松绑”,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氢的储运瓶颈

“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这一政策本身的要义,就是希望能够解决氢的来源、安全以及整个存储和运输成本的挑战。”上汽集团原总工程师、阳氢集团董事长程惊雷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它使得制氢可以在靠近应用端进行,一是可以降低储运成本;二是减少氢气在不同存储容器之间的转移,降低安全风险;三是有利于推动制氢项目建设,增加氢的来源。”

张岩也对政策的出台给予肯定:“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分布式制氢。比如,有一个大的物流基地,就可以在这个基地附近建设制加氢一体站,既节省了运输、储氢各方面成本,又便利了应用端,不用跑很远去加氢。我们目前在北京集中式制氢,制氢后用长管拖车运到各加氢站,最远的到西北地区,1公里的成本大概是10元,如果在消费端现制现用,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据了解,目前,氢在化工园区集中制备后主要以长管拖车运到应用末端,这种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一般在50公里左右,一旦超过5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陡增,因此对制氢侧、用氢侧的地理位置限制较大。但若将运氢换成运制氢原料,比如甲醇,经济运输半径可扩展到500公里,若结合铁路运输,经济运输半径能扩展到1000公里以上。

需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

毋庸置疑,政策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作用巨大。河北对氢能生产“松绑”对其他地区是否具有参照意义?多位受访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仕荆指出:“不同地区在开展政策环境研究时,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稳妥推进。河北风光资源较好,主要聚焦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撑;广东目前主要聚焦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化站,通过基础设施创新去缓解氢能供应问题。”

“非化工园区末端制氢,是一个大的政策概念。至于具体怎么制氢,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包括天然气制氢、风光电解水制氢、甲醇重整制氢等。东南沿海地区可以利用好风电资源,短距离传输风电后在末端电解水制氢是合理的。甲醇更适合分布式末端制氢,中西部地区大量风光电解水制氢后和二氧化碳耦合制绿醇,绿醇被运输到运用端,再高效转化为氢。天然气制氢是一个在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规模化解决方案。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核心,都要符合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技术能落地、商业能闭环。另外,还需要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有进一步细化的法规。”程惊雷表示。

上述不愿具名的氢能行业专家也指出,是否一定要选择末端制氢,要对比不同解决方案的经济性。“电解水制氢背后,还涉及电价政策问题。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受消纳问题影响,一般会有优惠的电价政策;但若在应用端制氢,能否享受到优惠电价政策则不确定。目前,甲醇制氢较为划算,因为现阶段使用的甲醇大多是从煤化工、石油化工来的,但也面临着‘不绿’的问题,其未来发展路径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官方帐号,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16:55
下一篇 2023年7月17日 10:49

相关推荐

  • 国家能源局发布21项氢能行标制修订计划

    8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政策源文件。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标准化工作安排,本次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共计774项)、标准修订计划(共计422项)及外文版翻译计划(共计49项)。其中氢能产业相关行业标准共计21项,包含19项制定计划和2项修订计划。详…

    2024年8月6日
    14400
  • 半个世纪的执着!日本3大布局突破氢能困境,我国祭出3大应对策略!

    要问谁是行业最安全的能源,氢能通常不会被列入其中。要说氢能不能用在小型乘用车上,有人持观望态度。要说氢能必然会成为这场能源转型的潜力股,又没人会反对……围绕氢能的话题源源不绝,并在这两年达到以前未有之巅峰。氢能的应用越来越广,从工业到汽车领域,大家对于氢能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

    2023年1月5日
    24500
  • 首批36个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正式挂网公示

    8月23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了《关于受理自愿减排项目与减排量申请的公告》,标志着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申请通道正式开启。一周后首批项目如约而至。目前,已经公布的四个方法学和征集意见的两个方法学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以及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根据公示信息,36个项目预计总年均…

    2024年9月5日
    13500
  • 干勇院士:中国氢能面临两大挑战,应从三方面抓住机遇

    氢能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特别是在当前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双碳战略”的支撑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愈加凸显。进入氢能主导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能源的起始端,把不能上网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氢能,或者专门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可以形成一个绿色的氢能体系;在能源的终端,氢能可以使整个用能过程变得绿色低碳,正好解决了当前大家担心的全球变暖问题…

    政策支持 2023年1月27日
    22200
  • 氢能制、储、加、用,方案这里都有!来自SNEC展的氢能声音(上)

    编者按:在SNEC展如火如荼期间,也有一场氢能会议火热举行,这就是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的第五届(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5月25日,22名业内专家针对氢能产业发表了独到观点。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以氢金融、制氢装备生产等为主题,分两期发送专家的观点纪要。这是上篇。 第一篇章:氢金融:这里有方案 …

    2023年6月6日 创业分享
    25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