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报告
-
“氢能十解”之四:氢基能源流动之旅
氢基能源规模化储存和运输是氢基能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基础,高效率、低成本的储输方式是降低氢基能源终端应用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氢气较成熟的储存方式主要有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运输方式主要有长管拖车、液氢槽车和管道运输。氨和甲醇是氢基能源目前主要的衍生品类,两者均为成熟的工业原料,运输方式比较成熟,一般以液态形式通过车、船、铁路以及管道等方式进行运输。氢基能…
-
“氢能十解”之一:解锁氢能新纪元
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新战略。立足国情,加速氢能的规模化发展,不但可以为我国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保驾护航,同时有望通过“氢能牌”助力全球气候治理下的能源转型,加强氢能领域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展望未来,氢能产业大有可为,将我们一起为其下一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而蓄势待发吧。
-
重点支持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昆山出台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江苏省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公示,重点支持光伏、风电、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新能源领域,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节能降碳改造、温室气体控制、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
-
11.90元/kg!制氢成本逐步降低,设备端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绿氢项目数量累计64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4100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绿氢产能将达234.7万吨/年(绿氨和绿色甲醇项目按氢当量折算)。
-
2024:储能十大现状和四大趋势
PART/1 装机量高增长 中国,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冉冉升起的新星。 2024年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
-
储能最新要求4月1日起施行!
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8号。《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已经2023年12月26日第7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
-
金融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作为做好五篇大文章之一,明确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让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变革和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金融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推动氢能产业链提质升级,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课题。
-
氢、氨运输各自舒适区是什么?氢国际贸易成本是多少?这里有答案
氢的长距离运输:主要包括氢、氨、液化有机氢载体(LOHC)三种形式。对比输氢成本来看,管道运输距离达到2500公里时,运输气体氢和转换为氨运输的成本接近,为2美元/kg;1500公里时成本分别为1美元/kg和1.5美元/kg。船舶运输1500km而言,通过LOHC、液氨、液氢运氢的成本分别约0.6美元/kg、1.2美元/kg、2美元/kg,且运输成本增幅随着运输距离增加不明显。
-
悦达投资:在氢基绿色能源布局上取得重大进展
公司在氢基绿色能源领域布局取得重大进展——刚刚完成与中国化学(601117)集团旗下中化学建投集团、赛鼎工程公司共同成立绿色甲醇项目公司事宜,接下来将与中国化学合作,在盐城滨海沿海工业园投资建设10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配套225万吨/年生物质颗粒项目以及未来10万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其中绿色甲醇项目首期规模为20万吨/年。
-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打造氢能科创之都产业聚集高地
发展氢能产业既是西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双碳”西安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西安从制、储、运、用等环节发力,拓展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优化全产业链布局,推动西安氢能产业壮大成势,打造氢能科创之都和产业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