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1万吨氢气需配置规模15万千瓦光伏!新疆阿克苏新能源产业新政发布
通过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所发电量由制氢项目消纳;制1万吨氢气需配置规模15万千瓦光伏。如:库车年产2万吨绿氢示范项目,总投资29.62亿元,项目拟新建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18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2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储氢规模约21万标立方的储氢球罐,输氢能力2.8万标立方每小时的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2023年8月30日,项目正式投产,预计年产1.5-1.6万吨,未满负荷生产,所产绿氢全部由中石化塔河炼化公司自行消纳。需要强调的事项:1.氢生产项目与新能源项目为同一主体;2.电网消纳部分按20%、2小时配套储能(电网消纳部分为奖励部分,未按政策要求建成的光伏氢项目不给予上网光伏规模奖励);3.项目生产的绿氢须考虑下游应用场景,形成产业链闭环。
-
能源自主诉求强烈,欧盟豪掷重金为氢能基础设施提供支持
这一名为“IPCEI Hy2Infra”的计划是第三个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IPCEI)。通常情况下,欧盟对政府援助有着严苛的要求,但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是欧盟批准的特别机制,允许被认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跨国项目豁免正常的欧盟政府援助和竞争规则。
-
欧阳明高:全球展开固态电池研发竞赛,要警惕固态电池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2024年1月21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详细分析了固态电池的技术进展情况、发展前景以及现有难点。
-
李国华委员:强化上海创新引领功能,以氢能布局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
李国华委员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上代表民革上海市委表示,上海理应试制度、闯新路,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氢能5年内有望走入千家万户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雷心蕊)1月1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时表示,氢能因为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是未来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赖以生存的能源之一。
-
多地出台可再生能源制氢中长期规划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我国首个万吨级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三峡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均已相继投产。
-
科威尔:电源测试优质企业,氢能业务放量在即(东北证券研报)
国内专业测试电源先行者,专研测试装备与测试系统。公司深耕电机测试领域,产品主要涉及测试电源、氢能检测、功率半导体测试三大领域,涵盖从基础到高端的不同技术水平,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公司营收整体呈高增长态势,2017至2022年公司营收CAGR为30.52%。截至2023Q3,公司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55亿元,同比增长40.1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75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维持增长态势。
-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投身能源百年大变局,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与能源的绿色化、数字化变革。因此,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而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道路。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需要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支持后疫情时代的能源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
-
中山:氢燃料电池汽车620辆,加氢站15座
近日,《中山市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50家以上,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20辆以上,建成加氢站15座以上,大力推进示范氢能船舶,打造多场景氢能应用示范基地,在制氢、氢储运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技术领域实现明显突破,打造高质量的氢能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